这是何等的通晓事理。
“对了……”朱棣还有话要说,“上锦衣卫,让他们便衣巡视。”
“即日起,应天内的府兵切不可多过巡视,尽快让百姓回归以往。”
“肃萧甚久,也该有所变化了!”
半月后。
朱棣把太子招来,探讨奏折。
可是越看,朱棣的眉头皱着越紧。
“太子,让你辅佐监国,你就是这么监的吗!”
“半月已过,为何还是半分变化都无?”
朱棣直接摔了手中奏折,太子朱高炽吓得直接跪了下来。
并不是他朱高炽办事不力,只是靖难过去不过半月,百姓自然依旧惶惶不可终日。
民心所向便是那建文帝。
朱棣这位置来得不光彩,自是不得民心。
更何况雷霆之势,如何安定?
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会被牵连,又怎么能恢复往日繁华?
民心不向,帝心何安?
这半月来,除了应天内的各项琐事,地方府衙也是苦不堪言。
不时总有人打着建文帝的名号在民间演说,收买人心。
即使极力封杀言论,还是难以堵住这悠悠之口。
忠于建文帝的那些官员,除了被屠杀的,还有一部分逃窜出了应天。
大肆搜捕的话,只会让民心更散,得不偿失。
如今的大明,就像是散沙一般,风吹即散。
为了此事,朱棣将自己的亲信放入了地方,好实时监控。
抓叛党也不会立即屠杀,先是劝降,若是归顺,便许赏银百两,进朝为官。
若不使雷霆之势,又显菩萨心肠?
朱棣深诩帝王学,更是懂得笼络人心。
否则这一役又如何能这么顺利,甚至身后还有蒙古的支持。
“皇上,圣躬安泰,方可收复民心。”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