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辩个明白!”说完扭头就走。
汤宗见他离开,对黄俨拱拱手,“多谢黄公公解围。”
黄俨笑道,“还算咱家来的及时。”回头看了一眼气鼓鼓远去纪纲,“汤大人,纪纲出身你我都知道,入宫之后还算是收敛了许多,若是在外边,保不住他就动手了。”
汤宗讪讪一笑,“不瞒黄公公,我刚才还真有些担心他动手,他是大内高手,我这老胳膊老腿可经不起折腾。”
两人哈哈大笑。
汤宗道,“昨日的事情,多谢黄公公......”
黄俨不等他说完,摆摆手道,“汤大人,昨日的事情只是小事,咱家也不是帮你,而是替皇上着想,烦心事已经很多了,不能再多了。”说完笑道,“不过没想到今日你们还是起了争执。”
汤宗笑道,“昨日的事情纵然没有得罪纪纲,但也肯定让他不舒服了,今日之事躲不过。”
两人又说了两句,黄俨离开。
回到大理寺,汤宗静心考虑这到底怎么回事。
纪纲查案的风波才刚刚过去,百官议论,许多人都猜测这后面是皇上的意思,纪纲这次被贬官明面是因为查案不力,其实就是皇上让他背黑锅,平息风波。
可纪纲既然被贬官了,那同样查案不力的郑赐、陈瑛还有自己呢,会不会紧接着被问责?虽说在诏狱里受了点苦,还破费了点银子,但皇上可不一定觉得这就够了。
所以郑赐和陈瑛两人一定不会上奏弹劾纪纲,怕惹来一身骚,而只要陈瑛的督察院不参与弹劾,事情就不会搞大。
可皇上为什么贬了纪纲的官,却要让自己和他明日一同面圣呢?
这一天,弹劾纪纲的奏疏寥寥,陈瑛和郑赐果然知道其中利害,没有动手,也就挨了鞭子的王岳很起劲,带着人死命弹劾,但通政使司呈递上去后却都被黄俨压在了司礼监,连送都没有送。
他是司礼监首席大太监,自然知道这种奏疏送上去只会挨骂,当作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