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载的红外相机必须浸入液态氦中,而且温度仅比绝对零度多几度。
因此,将携带的360升液态氦,足够维持大约5年。
采用了最先进的低温技术,它的灵敏度极高,可观测到一些目前在轨的光学望远镜视而不见的星体。
如超行星和褐矮星,还能穿越气团和尘埃观看恒星的诞生和死亡;通过观测红移现象,可以让研究者了解宇宙早期的模样,能在宇宙最昏暗的区域发现最古老最模糊的天体。”
这台空间红外望远镜的科学目标是,绕过恒星可见光的屏障,去寻找观察褐矮星与河外行星;穿透尘埃的阻挡,去揭示行星的形成;研究陌生的本星系外星系;观测那些光线已经红移到红外波段的天体系统,揭示早期宇宙图景......
从这些参数上来看,这台望远镜的性能确实很好,只不过在技术上有没有什么可行性,他就不得而知了,毕竟自己不是专业的。
他继续看下一台望远镜的参数数据。
空间干涉望远镜,是一个在空间释放的由7架30厘米口径镜面排列而成长达9米的望远镜阵。
运用光学干涉技术,其最终的空间分辨率可比普通的光学望远镜胜强近千倍。
它将采用日心轨道,不是一颗绕蓝星转的卫星,而是在位于地球公转方向之后随蓝星绕恒星运动,升空之初距蓝星将近1,000万公里,并以每年约1,500万公里的速率远离蓝星。
在极低温的条件下工作,彻底避开了来自地球的红外辐射之干扰,特别有利于对极年轻天体的探测。
可测宇宙大爆炸之后1亿年之内形成的第一代恒星,捕捉到本恒星系外行星的图像,拍摄到超新星遗迹和本星系中心区的密集星场,拥有自动分辨遥远恒星的能力......
建造这台望远镜的技术要求极高,但有清晰的设计图解之后,这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
射线天文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