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崔二是刚从外面回来,郑叔心道怪不得,去年国中饥荒,多亏了汉人让他们以工换粮,这才让不少人家活了下来,想必这崔二就是其中之一。不过郑叔当初给贵人家做车夫,所以家中并不缺粮,对这件事了解的不多,所以他并不知道,当初招工最少都要签三年的合约,甚至还有签的是十年,干不满的话,是没办法回来的,而崔二却只干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回来了,这实在有些奇怪
通过和郑叔的交谈,让崔二对金城这一年来的变化了一许多了解,比如据郑叔所说,因为金城附近的人口比较稠密,所以不少汉商都在这附近建立了工厂,而且大多是一些纺织厂和食品加工厂,这些厂里的活不重,一般只招收女人,而刚好金城附近的男人战死的战死,外出做工的做工,剩下的都是一些女人,再加上生活艰难,所以这些女人就进了工厂做工,挣的虽然不多,但却能养活自己和家人。
郑叔他就是靠给工厂里运输各种原料和产品过活,一般来说,从金城出来的时候,他的马车上装的都是各个工厂里的产品,回来的时候拉的却都是各种原料,比如像今天的罐头瓶。
金城本来就离海边不远,再加上脚下的路也已经变成平坦的水泥路,这让郑叔可以放开马匹快跑,所以不到半天的时间,他们就回到了金城。
辞别了郑叔后,崔二立刻毫不停留的向家里赶,毕竟离开家都快一年了,若说他不想家的话,那绝对是骗人的,特别是想到家中还不到三岁的孩子,更让他是心急如焚。
崔二家离城门并不远,从金城的正门进到城中后,再向前走上两百米就到了,可以说地理位置极好,另外他家中还有间临街的铺子,以前他大哥还在的时候,兄弟两人就靠着这间铺子开了个小酒馆,以此来养家糊口,可惜后来大哥被抓去当兵,去年又遇到饥荒,他不得已跟着汉人出去做工,以此来换取粮食给家里的妻儿老母。
现在已经是晚饭时分,城中的各家百姓都在准备晚饭,街道上的行人也少了许多,当崔二赶到离家不远时,就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