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验,当他准备将一种溶液倒入一只烧杯时,一不小心烧杯“咣当”落在了地上,糟糕!还得费时间打扫地上的玻璃碎片,别涅迪克博士心中有些懊恼,但烧杯并没有碎,于是他弯腰捡起那个烧杯,仔细观察这只烧杯和其它别的烧杯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以前烧杯掉在都无一例外地摔成碎片,唯独这只烧杯不但没被摔坏而且连裂痕都没有?
他一时找不到答案,于是就把这只烧杯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直到有一天,别涅迪克博士无意中看了一篇报道,说市区有两辆客车相撞,多数顾客被车上的挡风玻璃板碎片划伤,别涅迪克博士一下想到了那只不碎的烧杯,他找到它,仔细地观察这只烧杯,发现那只烧杯的瓶壁上有一层薄薄的、透明的膜。
他用小刀小心地取下来一点进行化验,结果表明,这只烧杯曾盛过一种叫硝酸纤维的溶液,那种薄膜就是这种溶液蒸发留下的,他想如果这种溶液能用在汽车玻璃的生产中,不就可以避免发生类似的交通事故了吗?别涅迪克博士为自己的想法欢欣鼓舞,不久这种产品真的投入生产并且大获全胜,别涅迪克博士也因为他的发明,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机遇不是随时都有,但它却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勤奋的人。
有一个人,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她只是一个被分配到工厂做电焊工的技校毕业生,但她喜欢英语,并且一直坚持自学,后来她考进了某大学的夜大英语系。利用业余时间深造学习。电焊工这个活很累,她白天要干活,晚上又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上学,很多人都不理解她,一些人认为她起早贪黑把自己搞得这么累不值得,有的人还出于嫉妒处处给她设置障碍,但她仍然坚持着。
1986年她夜大毕业,那一年她25岁,还没有结婚,正赶上中国银行筹建,到她所在的毕业班要人,当时要求的条件是年纪在25岁以下,未婚、专业英语毕业成绩要在95分以上,她通通达标,就这样她没有靠任何关系和背景就走进了中国银行,并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日后有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