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手势:“贾子莫忘此乃咸阳都城,谨防隔墙有耳……”
“哈哈哈……”
名唤贾子的青年,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儒学弟子贾谊,又是秦末汉初大儒叔孙通的学生。
或许是醉了,也或许是当真大胆。
贾谊一头将樽中秦酒一饮而尽,啪地一声叩在长案上,道:“何惧?皇帝既颁布招贤天下名士的诏令,而今不敢承认先前的昏庸之举吗?若是这般,让天下诸多学子,见一见暴秦这虚伪的面目,贾子纵使身死,又有何妨?”
“休得胡言!休得胡言……”
廖兄赶忙押着他的手:“吾等在商讨朝野所谓的农牧改革之事,勿要再说其他了,贾子。”
贾谊似乎没听见一般,继续道:“如今秦二世招贤令,颁布许久,却不见天下诸子百家,有一人进这咸阳城,廖兄,难不成不知为何?”
“若贾子执意探讨此事,还望随愚兄前往寒舍一叙。”
廖兄吓得站起身,拽着贾谊就要离开,却不料,被贾谊抬手一甩:“吾贾子岂能是如此苟且之人?自古天下名士,谁人不是以身犯险……”
“大家快跟我走,据闻治粟府衙开始售卖那新主粮了……”
“是也!是也!连治粟内史郑国郑大人都亲自出来了……”
“俺可是听闻,此粮乃是皇帝陛下为吾老秦人弄出来的……”
贾谊愤世嫉俗的话还没说完,酒肆门外大街上,顷刻间如地震一般,乌嚷嚷的人群前仆后继奔向治粟府衙。
见状,廖兄也懒得再和贾谊吐槽什么,强行拽起来,丢下一些碎钱,没入人群之中。
治粟内史郑国留作种子的农作物保存起来后,又挪出一部分,作为样品,开始在府衙门外售卖。
说是售卖,其实就是为了昭告天下,以安民心。
否则,老百姓光听说,没见过什么所谓的土豆、红薯,最后也会好事变坏事儿。
上百个带刀侍卫站在长桌前方,保持警戒状态,郑国带领数名府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