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句话一出,所有文武大臣皇亲国戚全部跪伏于地,叩首请求:“陛下!万万不可!”
“南京乃我大明建国之地,不可轻易迁都啊!”
“北地被蛮夷占据多年,早已同化,我等迁都过去,定会与其发生争执,不利大明呐!”
身前,
文武百官叩首,一个个言辞坦诚,一个个声泪俱下,但朱元璋知道,他们之所以不想迁都,仅仅是因为他们全家的基业,都在南京城中。
一旦迁都,他们必须跟着过去,这南京城里的基业,可就都得扔了,这万贯家业,谁舍得抛弃?
可朱元璋也有自己的考量。
第一,迁都北地,便可将镇守皇城的军队迁往北疆,震慑瓦剌鞑靼,保护边疆百姓。
如果不迁都,老朱想对付瓦剌鞑靼,只有两种办法。
,大规模扩充边军,给予边军指挥将领最大的权力,让他代自己镇守边疆。
那么问题来了,你如何保证这位将领对你忠心耿耿?
而不是摇身一变,黄袍加身?
,设置藩王,把自己最有出息的儿子分封出去,掌大军,代大明镇守边疆。
那么问题又来了。
自己活着时,儿子们自然不会反抗,会齐心协力对付外敌。
那自己要是没了呢?
哥几个互相不服气呢?
大明直接分裂?藩王混战?给外族可乘之机?
这还是取死之道。
所以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迁都北地,直接将护卫京都的军队,调往边疆,化作边军,对抗瓦剌鞑靼!
如此,
就算是扩充边军,那扩充的也是护卫京都的军队,根本不怕其他边将造反!
第二,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