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自然是比不上柳姨娘,但也能下咽。
第四天,其他人仍是按部就班,唯独唐臧月,拉上柳姨娘整理出的生锈农具,搭了村里牛车赶去镇上,想要置办或换取些东西。
家里不缺劳动力,人口又多,自然东西得往多了储备。
秋季正是农忙,家家户户正在收割粮食,自是赶不上集市的趟,唐臧月租用赶牛车的赵大爷一天,开始置办家用。
水缸自是得来三个,一天担满,能用三四天,更别提他们还经常洗漱,保持卫生。
农村用过的水皆是养鸡鸭喂猪,再有便是存着用以灌溉。这些,萧家还未置办,废水则暂时用来冲茅厕,盖住味儿。
再来便是一些扫帚什么的清洁用具,以及粮食问题。
车架上一开始采买的粮食见底。
今年过冬,刚来村子,没有地种,就没个收成,自然得采买粮食过日子。
新鲜蔬菜也要采买些,届时做成腌菜、菜干,这也是古代冬季唯一能摄入维生素的来源。
再有便是针线什么的……
她倒是想采买一些药材,但一路走来,药铺里泡制过的药材比想象中贵,叫她早就打消了念头。
只能来年开春再自己上山采摘点,或许也可以自己种植。
只是这种植的范围不能大,否则会引来怀疑。
除此之外,便是做大酱和咸菜的材料,以及还村长家的肉。她还想做肉酱,但一瞧镇上的肉价,让她打消了这个决定。
这段时间还是抠搜着来吧,做生意也一步步来,不能步子跨太大,尤其是萧家初来乍到,没个当地官场人员庇护,容易受欺负。
利益越大,越遭人眼红。
最后再是铁匠铺,生锈的铁,他们是收的,但唐臧月想要新的铁锹锄头镰刀这些,得加钱。
付了银钱,和铁匠铺约好时间,过几日再来取。
牛车被塞得满满当当,但仔细看来,都是些不值钱的玩意儿,唯一在赵大爷眼里值钱的,便是那几袋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