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你要说它有多开明吧,它毕竟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又确实讲究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管身处那个阶层,都讲究门当户对,颇为看重门第阶级,而且大多数都是盲婚哑嫁,社会上也有很多压迫、剥削乃至于是残害女子的潜规则。
在这些规则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甚至当事者/被残害者自己也认为这都是正常的,鲜少有反抗的例子。
而且,越是王朝末期、社会动荡、文风盛行、腐儒当道或者是异族统治的时候,这一方面就显得尤为突出一些,像什么浸猪笼之类的残害他人的规矩,都来自于那些迂腐到极致的腐儒和异族人想出来的。
但事实就是这个样子,凡事都有两面性,而且不同阶级的人身处的社会环境也是不一样的,像是内阁首辅家的子女就基本上不需要为政治联姻等方面的考虑而牺牲掉子女的幸福,皇帝的女儿更是可以尽情的挑选自己满意的夫君……
不过就目下的社会现状来说,正是难得盛世。
自前朝河洛之乱开始,天下诸侯割据、纷争不止,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自前程哀宗皇帝之后,北方的蒙兀人更是数次南下,占据了大江以北的地区,成立了史无前例的蛮夷大帝国,神州几有陆沉之危。
是太祖高皇帝于淮右振臂一呼,手提三尺青峰,荡清了军阀和蒙兀,十年征战、十年教训,这才开创了现在的大周。
经过太祖高皇帝十年、太宗文皇帝二十四年、仁宗昭皇帝一年、中宗宣皇帝十九年和今上御宇的五年,共五代帝王六十七年的励精图治,大周已经达到了封建社会的一个巅峰状态了,虽然比不上王凌所熟知的开元那样的极致盛世,但是比之贞观那样的治世也不遑多让了。
更难得的是,这个名叫“大周”的王朝现在还处在封建王朝的上升阶段,因为前朝末期和后来群雄割据的纷争时代,整个国家都被打成了一片废墟,人口的损失更是超过了五分之三。
而太祖高皇帝和世祖武皇帝两代帝王又都是雄才大略的的祖,四处征伐,打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