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见士子过去,只要是穿儒服的,统统不见,山东孔儒都被他排斥在决策层外,三公九卿之中,很少是儒家人。
可见他对于儒家的偏见。
也正是因为如此,秦始皇在后世暴君之名才如此响亮,反倒是他所做的功绩被儒家淡化了不少。
而刘邦,甚至直接变成了一个流氓。
一个当了皇帝还是流氓的人,可见儒家对他的“偏爱”了。
此时,在崔府深处,一处杨柳依依的僻静所在,有一个凉亭。
这凉亭掩映在杨柳之中,池塘的水轻轻荡漾,池水加上凉亭杨柳,三者倒是构成了不一般的意境。
凉亭外的意境是十分深幽的,但是凉亭内的风景,则又是另外一副景象了。
凉亭内,有两个人对立而作。
一个是素衣女子,另外一个,则是半白头发的中年文士。
这中年文士身穿着儒服,一身衣物一丝不苟,让人看过去就会觉得他这是一个严谨的人。
而事实上,他确实是一个严谨的人。
崔琰,字季,清河东武城(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东汉末年名士,司空崔林的从兄,曹操帐下谋士。
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对他也很敬畏。
当然,这个敬畏,除了敬服崔琰的德行以及文学之外,估计在很大方面是因为害怕崔琰的这张嘴。
崔琰为清河崔氏族长,隐隐是山东世家的领袖,所以曹操是不敢轻易动他的。
既然动不得,又要被他这张嘴说着,曹操心中自然是对他很是敬畏的。
生怕见到他被他烦到。
曹操一般对他是敬而远之的。
不过,崔琰也算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侍奉过袁绍曹操,最终因为“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这句话被曹操赐死。
历史上崔琰之死是死于曹操的多疑。
但很显然,以崔琰的身份名望,曹操没有必要因为他一句话就把他赐死的。
所以崔琰之死,自然是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