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和这些年来逐步收服的骁勇之将,在这座厅堂之中,就足有百人之多。
这些人都是人中豪杰,大多为军中一脉的传人,善领兵马,行军阵。
此刻桓武的大儿子桓玢就坐在桓武的一旁。作为内定的继承人,桓玢一直与桓武身边的武将和幕僚之间有着十分深厚的关系。
平日里桓武商议国是,制定军策的时候,都会将桓玢带在身旁。
“侯爷,景云上贡的一千匹战马臣已经去看了,都是百里挑一的良驹。”
册封景云为燕侯,便是桓武放弃了要幽冥铁骑的想法。因为桓武清楚,景云对幽宁铁骑有着绝对的控制力。若是把他逼急了,带着人马去草原放牧,那桓武可就得不偿失了。
梁军虽然手握中原七州,然而却没有一支能够叫得上号的精锐骑兵。这不只是桓武心中的遗憾,更是梁军一众将领的遗憾。
知道桓武想要亲自打造一支精锐的骑兵。梁军之中,不少精于骑术的将领都动起了心思,想要当这支骑兵的统领。
不过,面对着狼多肉少的局面,桓武显然没有轻易松开的打算。
“侯爷,蜀国杨羡的回呈已经到了。”
“送上来!”
手下的仆役将杨羡的回呈送到桓武的桌案上。桓武拿起了这封回呈,在众人面前摇了摇。
“诸位猜猜,这杨羡小儿会找什么借口?”
众人一时大笑。
“侯爷,臣猜杨羡那小儿大概会称病不出吧!”
“不不不,我猜那小儿若是知道侯爷要伐蜀,吓得尿裤子,真的是要一病不起了吧!”
.......
“哈哈哈!”
武将与幕僚不同,有着一套自己的规矩。他们的存在便是为了开场子,撑场面。也因此,他们将杨羡贬的一文不值。
而幕僚则不同,他们需要从各个方面考虑敌我双方的态势,包括双方的经济,地势,气候,人才储备,.......然后找出可行之策,为主公献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