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秦军小战,却都败北,诸侯更加畏战不前。
秦军的强大可想而知。
项羽虽然年轻,但也知道这一仗非同小可,他输不起,楚国更输不起,现在指望与所有诸侯共同出击秦军,也指望不上了。唯一能靠的只有自己。是进是退,项羽内心也在挣扎,在犹豫。
兵力太悬殊了,面对十倍之敌,任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难道要退却么,难道任凭赵国被秦军攻破,暂时的退却就能保得住楚国的将来么?
可我项羽的人生字典里,唯一没有的就是退却。可是要战,应该如何战?我也不能白白送了楚军数万将士的性命。江东父老还指望着我项家领着他们建功立业,名留青史。叔叔啊,如果你还活着,你会怎么做?
楚营中此时此刻明显分成了两派,宋义的“战胜而乘其弊”的考量并没有随着他的死而销声匿迹,军中不少人建议继续观望。关键时刻,范增给了一个建议,战,而且必须是死战。
年轻的项羽望着年老的范增,他那坚决的眼神终于促使项羽下定了最后的决心。所以陈馀使者来求救,他就一句话,不管如何,我一定会救赵国。
项羽下达了全军急渡漳水的命令。
等全军渡过漳水,项羽又下了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命令,“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
所有人都一头雾水的照做,上将军要干什么?烧掉渡河的船,我们怎么撤退?砸掉烧饭的锅碗瓢盆,我们怎么吃饭?烧掉营帐,我们怎么睡觉?
那就不要撤退,不要吃饭,不要睡觉。战则胜,不胜则死。项羽的回答很坚毅。 他要破釜沉舟,一战定乾坤。
三万楚军眼望着自己年轻的统帅,终于为他的英雄气概感染。
铿铿锵锵,所有人不再犹豫,将釜甑砸得稀巴烂。
必胜,必胜。楚军阵营中发出震天的高呼声。
楚军的士气达到了最高点。
项羽率军迅速包围聚集在巨鹿城外的王离所部,三万人包围三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