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寻来一段长的树枝,放下井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刘邦拉了上来。刘邦从井里一出来,连连道谢。突然肚子又一阵咕咕叫,便问道:老乡,某不是这里人,几天来滴米未进,而且又困又乏,请问这儿有可以吃住的客栈吗?
戚老汉仔细地打量下刘邦,见刘邦虽然憔悴不堪,但仪表不凡,一脸贵气,知道不是普通人家,便有意招待,于是说道:乡野小村,哪来的客栈,阁下若不嫌弃,到我家留宿便可!
几天来,刘邦都是在心惊胆战中度过,精神极度紧张,一开锅,楚军的兵马就来了,几乎没吃什么东西,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哪有力气走路,见老汉这么热情,自然不推辞。
于是,刘邦随着老汉到了他家。
老汉家中十分简陋,贵客前来,老汉家里马上忙活起来,弄些家常小菜小酒招待。
刘邦吃着酒菜,连声称好。
饿的人吃什么都是香的,吃得高兴,两人便互相攀谈起来。
刘邦问知这老汉姓戚,是给村里土财主抬轿的家丁,刘邦见戚老汉老实巴交,也不隐瞒什么,告诉他自己是汉王。
戚老汉一听,马上给刘邦下拜。
因为梁集离沛县,彭城都不远,一直都是楚汉两支军队活动的地方,所以说戚老汉虽是乡野村夫,但是刘邦项羽的名头他还是听说过的。特别是刘邦,深得民心,老百姓对他很有好感。
见着一个这么大人物,戚老汉心里是很激动的。
古代人民生活条件艰苦,交通基本靠走,说话基本靠吼,国家大事要么由路边社传播,要么官府下个公文贴上城墙,管它老百姓爱看不看,那时候文盲居多,别看边上围着一堆有模有样的人,其实大多是凑热闹的,所以能了解国家大事乃至天下风云人物的人,那可是极有面子的,更别说认识某某大官。再则,官府不会举办听证会,也没有****办公室,什么县令与民心连心,郡守与百姓论坛之类的活动更没有,大多数老百姓,过得都是田间地头家里炕头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