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临时募兵。
不会开玩笑吧,韩大将军,此战不是要速战速决吗,你也太瞧不起号称二十万之众的赵军了吧,赵军虽然也有新兵,但是老兵油子也还是占多数,而且你是深入敌境,途经山谷,容易两面受敌,你募来的新兵蛋子能担当这种大任吗?
本帅也很无奈,难道还有什么好办法吗?韩信无奈地摆摆手。
把两军的情况分析来分析去,越深入分析只能越令人抓狂。
打这种仗,能有胜算吗?
应该说胜算微乎其微。
只能说韩信够胆色,够洋气。
虽然困难重重,但让韩信撤退或停滞不前那是不可能的,他记起淮阴小儿羞辱自己的时候,在那一天,他就默默地对天发誓,今生今世一定要建立不朽功勋,让一切曾经嘲笑自己曾经看低自己的人后悔。
不管怎样,这一把他是赌定了。
韩信坚定地领着三万杂凑的部队踏上了东征的路途。
张耳的妙用现在就显现无遗。
秦末大乱之后,张耳就一直在赵国混,现在虽然跟刘邦混了,可是人脉还在,赵军当中不乏他的眼线。因此,赵军的一举一动都逃脱不了他的法眼。
张耳的线人给韩信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让韩信吃了颗定心丸,韩信下令汉军行进至井陉道三十里外的地方驻扎。
据线人报告,陈馀部将广武君李左车建议趁韩信远来疲敝,自告奋勇愿率三万人马抄小路截断汉军的粮道。而陈馀拒绝了李左车的正确建议。
这原本是一个非常有效地策略,难道陈馀会不清楚?
不,他很清楚这是个良策。
陈馀是喝过墨水的,一介平民能封王拜相,没有点能耐是不可能的!兵法权谋虽然不能说是精通,但经历的大仗小仗也不在少数,他拒绝的理由很简单,他太看不起韩信了,不管韩信搞什么鬼名堂,陈馀都坚信自己必定会获得胜利,所以他没有必要去跟后辈费那么多脑筋。在他眼里,韩信乃跳梁小丑尔。再则,打胜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