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好就好在,刘询自小长于民间,对于权力的渴望不甚强烈,所以心态没有太多的不平和,若是换做那些宫中长大,惯于发号施令的王子们,恐怕早就血流成河闹翻天了。
这一切,唯一的解释是天佑大汉,该当有昭宣盛世。
霍光一死,御史大夫魏相见到霍氏一门留下的竟是宵小之辈,不无忧虑地上书提醒刘询要多加管束,同时推荐车骑将军张安世为大司马大将军。
魏相此人,并非拍马逢迎之辈,相反,却是一位铁骨铮铮的正臣。
魏相,字弱翁,定陶人,他以贤良入士,在策问中得优,被任命为茂陵令。多年之后,外任为河南太守,在河南主政期间,打击豪强,奸邪,在河南郡深得民心。老丞相田千秋的次子在洛阳任武库令,慑于魏相的威严,竟辞官逃回了长安,并在霍光面前告了魏相一状。霍光本与田千秋关系好,这次被他蒙蔽了,以为魏相气量偏狭,遂下书斥责。
魏相深信身正不怕影子歪,并未上书辩驳。他照样吃得下饭,睡得着觉。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魏相在河南郡得罪的人又到长安告了他一状,说是魏大人滥用私刑。
霍光闻状,想起魏相此前根本不把他放眼里,现在犯了事,自然要好好整治一番。
很快,在霍光的命令下,可怜的魏大人被抓到了长安,投进了大狱,等待来日审判。
魏大人入狱的消息马上传遍了在长安务工的河南郡人。
他们可知道魏大人是绝对的好官哪,都说好官难求,百姓怎能眼看着好官蒙不白之冤呢?在没有人组织下,河南郡在京的戍卒,差役等在霍光公干的路上截住了霍光,为魏相鸣冤,哪怕是多让他们服劳役一年赎回魏大人也行哪。
霍光只能好言相劝,众人才散去。他疑惑地回到府中,下面又送上来函谷关吏的急报,报上说函谷关来了上万河南父老,要来为魏相请愿。
霍光只能以魏大人的罪未定回复。不过,魏大人却没有被霍光放出狱,霍光的意思就是想让他吃点苦头,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