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制定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搞定的,尤其是税法,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昭阳不但要顺着朱元璋的喜好来,还要保证自己事后不被拉出去噶了。
朱元璋并非财迷,他也非常乐意“藏富于民”,但前提是不能损害皇权。所以于昭阳的提议非常对老朱的胃口,既可以打压士绅,又可以充盈国库。
第二日一早,刘介夫带着一位官员上门了。
“下官杨宪,参见大人。”
哦豁,老朱把这位酷吏调过来了?于昭阳回忆了一下,杨宪应该是检校出身,确实算是朱元璋的心腹了。虽然结局毕竟惨,属于自作孽不可活的那一类型。
“别称下官了,我无官无职,可别搞错了。”于昭阳摆摆手。
“陛下命我前来听训,还请于先生吩咐。”杨宪表现的很是谦卑。
“听训谈不上,不过是提点意见罢了。杨大人现在是何官职啊?”
“在下暂任中书省参知政事。”
于昭阳懂了,杨宪当了这么多年检校,好不容易进了中书省,离宰相职位只差一步之遥。这时候朱元璋让他来主持税法,杨宪既想贪功又不愿意粘锅。这才对于昭阳这么谦卑。
于昭阳给刘介夫使了个眼色,让他留下。先把杨宪给忽悠住再说。
“陛下有意设立税法,但牵扯颇广。我曾建言请陛下择一能臣干将来主持此事,没想到陛下这么快就选了杨大人,看来杨大人简在帝心啊。”
杨宪听闻此言颇为得意:“为陛下分忧自然是臣子的本分,杨某岂敢居功。”
“说正事吧,在税法之前还有一系列的问题要解决。先一件件来吧。”
于昭阳摊开一摞文稿,抽出一份交给杨宪。
“既然天下即将平定,别的地方先不说,南直隶理所应当是首当其冲的新法试行之地。若是南直隶能通行此法,那天下各地就算情况略有差异,那也只需略做增补即可。
这份便是杨大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在南直隶普查人口,土地。设立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