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办,咱让工部给你安排。”
老朱很爽快的把工钱结了,双方皆大欢喜。
……
于昭阳目前的财务状况不是很乐观,松江府的纺织厂虽然已有盈利。但于昭阳还有学校和医疗研究这几个吞金兽。人才储备不足导致于昭阳在人员工资方面花费不少。好在农庄新办了养殖场,再等些时日就能开辟新财源。
与朱元璋讨要的工匠暂时不需要干活,于昭阳并不想直接搞土法炼钢或者水泥之类的工坊。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行业放后世都属于重工业,没有大量矿产的支撑根本没办法深入研究,包括玻璃也属于是高耗能的产业。另一方面还是因为于昭阳想要完善理论基础。
就算这些工匠学会了土法炼钢,那也只是照猫画虎罢了,不清楚原理,不了解材料特性。自然也不懂得如何改进技术。
所以于昭阳把这几十号工匠打发去了学堂,好好完善一下知识储备。顺便也看一下自己把数学发展到哪一步了。
……
胡惟庸再一次听完李善长的批评后退出门外。这段时间看着杨宪上蹿下跳推行税法,本想力劝恩公出手干预。可事情都快尘埃落定,连自己都损失了一位御史!恩公却无动于衷,反而怪自己行事急躁。
真的是因为自己太急躁了吗?胡惟庸第一次对恩公感到失望,好像在获封韩国公之后,恩公再也没有往日那般挥斥方遒的劲头。
放任刘基辞官,胡惟庸不反对。就算那刘伯温重回朝堂,自己也有的是办法对其压制。可刘基留下的那个年轻人,胡惟庸看不透。如今各部官员都来拜访过恩公,自己也扶持了不少人。这其中有的人求财有的人求权,可那个人为何从不露面?他又和陛下说了什么?
自己将来是要做宰相的!这种不安稳的因素,绝对不容许存在!
恩公,你老了……
既然只想安享晚年,那就把路让开,我胡惟庸自己走!
(没有存稿,半天都憋不出来半个字,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