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珠那般大,但摊子却铺的极大,整个京畿路,包括京东、京西的医馆,都由他供货,薄利多销。
端起茶水抿了一口,严玉财继续翻看着时闻版面,同时口中说道:“这韩贼倒是有趣,搞出个甚么高速公路,据说一旦建成后,百里路马车半日便可抵达,也不知是真是假。”
如今这个世道,马车一日走五十里,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一日百里,足足提升了一倍。
吕大甫说道:“或许有夸大,但应当比之官道更为快捷,否则岂不糟蹋了高速二字。”
“吕兄言之有理。”
严玉财赞同的点了点头,旋即深吸了口气:“海错真有壮阳之效?”
吕大甫摇头失笑:“这……俺倒是不晓得。”
忽地,他面色一滞,脑中迅速闪过几个信息。
即墨、胶州湾、高速公路、海错……
将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吕大甫顿时明白了韩桢的意图,以及新的商机。
海错生意!
青州日报的杂谈专栏,向来是山东之地的风向标。
至于能不能看懂,就全靠个人领悟了。
比如前阵子的开海以及重建胶州湾,便衍生出了一大堆商机。
开海要重建码头,要造商船、货船,需要大量的木材。
这个时候,运一批质量上乘的木材前往即墨,绝对可以大赚一笔。
木材,还只是众多商机中的一项。
可惜当他得知的时候,已经晚了一步,山东富商们已经将即墨县能做的买卖,全给抢占了。
眼下,青州日报突然开始吹嘘起了海错,甚至就连华佗、孙思邈的后人都搬出来,实际上就是在透露一个讯息。
海错生意要兴起了。
以如今青州日报的销量,用不了多久,整个大宋的人都会知道,海错味道鲜美,且具有壮阳驻颜的功效。
甭管是不是真的,只要摊上壮阳这两个字,大把人抢着买。
三人成虎,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