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与次宰的人选,大伙儿心里早就有数了。
“谢鼎!”
“臣在!”
谢鼎横踏一步,从队列中站出。
韩桢下令道:“授谢鼎为中书令,统管内阁。”
“臣……多谢陛下厚爱!”
中书令,百官之首。
即便是谢鼎,此刻也忍不住心潮激荡,俯身跪地,行大礼叩拜。
韩桢继续任命道:“授常玉坤为中书舍人。”
不过这会儿常玉坤还在济南历城。
两道任命颁布后,一众文臣顿时来了精神,心头紧张。
官家治下,很少出现一人身兼两职的情况,谢鼎、常玉坤入阁,也就意味着空出两个实缺。
不管是吏部尚书,还是济南知府,都是香饽饽。
况且,有了谢鼎等人的先例,往后这两个职位入阁的可能性,也会更高一些。
韩桢朗声道:“裴怀。”
裴怀一愣,旋即心头狂喜,赶忙出列道:“臣在!”
“授裴怀为济南知府。”
“臣必当殚精竭虑,不负君恩!”
裴怀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叩首谢恩。
一众文臣看向他的目光,充满了羡慕之色。
裴怀有引荐邓松之功,且任职期间,一直兢兢业业,韩桢打算给他一次机会,外放为官。
环顾一圈殿下群臣,韩桢点名道:“赵鼎。”
啊?
赵鼎?
这下子别说一众官员了,就连赵鼎本人都懵了。
“愣着干甚。”
一旁的吴敏悄悄捅了他一下,低声提醒。
赵鼎这才回过神,快步走出队列:“臣……臣在!”
韩桢朗声道:“授赵鼎为吏部尚书。”
一部之中,设尚书一人,侍郎两人,郎中、员外郎各两人。
原本,韩桢没有称帝之时,一部尚书为正四品。
如今称帝后,其下官职也会随之升迁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