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赶紧谦虚道,以学生之理还礼。
“师傅们,快快请起。”
“本王有今天,都是师傅们教导的功劳。”
“以后还请师傅们更加严格的教导于我!!!”
方孝孺:“殿下太过客气,我等自然尽心尽力。”
“不过您若是犯错,老规矩不变。”
朱允炆笑着:“那是自然,规矩不可乱。”
“学生自当遵守。”
看到谦卑有加的朱允炆,朱元璋更是满意。
“熥儿,你呢?”
“最近学了些什么??”
朱允熥行礼说道:“皇爷爷,孙儿倒也读了些书。”
“是些日常的闲书。”
“您也知道,我在读书这块并没有多大的建树。”
“不过,虽然是闲书。”
“但孙儿认为,对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是很有帮助的。”
“有些书籍甚至能够超越经典之作。”
“毕竟百花齐放才能争先斗艳!!”
话刚刚说完,黄子澄率先发难。
首先朱允熥所说的这点,他就极不赞同。
他们都是坚定的儒家支持者,如果有什么东西威胁到他们的地位。
那么这些人就会联合起来,对其打压。
这一点,在大明中后期凸显的尤为重要。
说到根子上都是利益在作怪,洪武皇帝朱元璋为什么不重用文人。
也有这个原因的存在。
其二,他是最看不好朱允熥的人。
本来去年皇帝朱元璋就让他们共同教导吴王。
可对方不好好学习,并且性格顽劣脾气也不好。
哪里像淮王朱允炆,性格儒雅,做事稳妥。
为人谦和,待人待事有理有样。
面对他们这些授业师傅,永远都是恭恭敬敬。
最最最重要的是,朱允炆听话。
这是最让他们欣慰的,要是淮王能做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