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主力部队都集中在耶路撒冷。留在开罗的军队数量绝对不会超过五千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开罗守备将军如临大敌。发动了全城的百姓——而在得知,对方一路上烧杀掳掠的情况之后便又一边诅咒着“异教徒魔鬼不得好死”。一遍将开罗周围的村庄,乡镇的居民全部迁到城内来。
这样的做法,虽然从人道角度讲非常不错。而且也给兵员不足的开罗提供了额外的守城力量。但是同时,也加重了开罗城内的负担。好在埃及地区农业发达。在靠近尼罗河的这里,在开罗城内,更是有前朝,有当今修建的大量粮仓。储备了一段时间的麦子,虽然吃起来并不是太可口。但是非常时期也顾不上那么多了,能有的吃就不错。
总之,开罗方面的粮食问题暂时不用考虑。在守备将军实行配给制度之后,城内的粮食足够支撑一年,甚至还要多一些。再考虑到守城战争中伤亡的情况。这个数字可能还有继续增加的可能姓。
兵员充足,兵粮也不短缺。开罗更是一座守备森严,城墙高耸的大城市。而敌人却是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或者他们能利用一些诡计,利用偷袭的优势将亚历山大港占据下来。但是说到开罗的话,可没那么容易了。
开罗的守军这样想。虽然在战争状况下,但是士兵们都显得较为轻松。绝大多数的阿拉伯人都认为,这场战争最终胜利的一方将会是自己。
直到他们真的遭遇到了十字军的部队。
当时,西元一零零六年四月十七曰。经过近二十天的行军,以及一路上搜集炮灰的行动。阿尔托利亚携带大军到达了开罗城墙之下。首先被阿拉伯士兵们发现的,并不是军容严整的诺曼,凯尔特步兵。也不是装备精良的十字军骑士,又或者任何一种攻城机械。而是被绑在一起,好像虾子一样的,哭嚎着的阿拉伯同胞。而在他们身后,则是一手拿着长剑,另一只手拿着皮鞭的十字军士兵。
那些十字军士兵鞭打他们的阿拉伯战俘,让他们加快脚步前进。偶尔有停下来的——或者是实在走不动了的,又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