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微微一笑:“老太师过虑了,大公子英才俊爽,此去招安江衍磨砺一下,对他是有好处的。”
蔡京跪地不起,流泪说道:“那么,臣请仿效扩母,请官家赦臣无罪。”
扩母,即赵括之母。春秋时期,赵括之母听说赵国国王要让儿子赵括带兵作战,立刻上书劝谏说,不能让赵扩担任大将。赵王不听,扩母便上殿对赵王说:“将来如果他带兵失败了,你可别怪罪我。”
赵佶听言,皱眉道:“老太师这是何意?”
蔡京这才断言:“江衍,枭雄也。官家此次招安,必被他当成战败求和,他十有**会索要羁縻山东、河北,求封王,或许还会索要岁币、帝姬,然即便如此,他也未必会配合朝廷去剿灭另外三寇。”
说到这里,蔡京老泪纵横:“谁去谈出这样的招安条件,皆难免会被人唾弃,更有甚者,丢官丢命,连累家人,老臣熙宁三年进士及第,虽中途三起三落,然始终心念朝廷,为我大宋服务五十余年,还望官家念在老臣没有功劳,还有苦劳的份上,不要教蔡攸去招安江衍。”
赵佶虽然觉得蔡京老了,但他却从来都没有怀疑过蔡京的判断。
相反,作为十七年的搭档,共同创造出来不少耀眼政绩的君臣,赵佶比任何人都清楚,蔡京的判断力有多准。
这么说吧,在王黼之前,赵佶就没发现任何一个人有可能取蔡京而代之,要不是蔡京反对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个赵佶极力推动的战略,蔡京现在还一定会是赵宋王朝的宰相。
所以,蔡京判断,江鸿飞绝不是那种给仨瓜俩枣就能招安的对象,肯定想要割地赔款和亲,甚至封王后,赵佶才意识到招安江鸿飞到底代表着什么?
赵佶当时沉默了很久,才问蔡京一句:“老太师,你觉得,高太尉能剿灭江衍吗?”
蔡京听完,也沉默了很久,才悠悠地说:“政治、经济、军事、装备、将士、天时地利人和,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太多了,臣实在无法预料高太尉能否剿灭江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