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崧提议,两人筑坛杀牲,歃血同盟。
翁彦国同意,但坚持自己为盟主。
赵子崧认为,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即周朝时宗盟,除了同姓外还有异姓,但异姓要列在同姓之后,因此反对翁彦国担任盟主。
翁彦国说:“我奉王命入卫,公乃陈州守臣耳,我当为盟主。”
——赵桓登基后,任命翁彦国为江淮荆浙制置转运使充经制使,让他组织两淮、江南的部队前来勤王救驾。
二人为此发生争议。
正当他们为盟主争论不休时,恰好延康殿学士何志同率颍昌府的两三万人马也来到陈州。
何志同对他们说:“天下兵马大元帅康王统兵在南京,何不领兵趋麾下听节制,何至主盟之争乎?”
于是,何志同、翁彦国、赵子崧联名上书大元帅府,表示愿听赵构调遣。
但在赵子崧的一再坚持下,他们三人最终还是举行了登坛歃血之礼,并共同拟定勤王盟文。
赵构听说此事了之后,任命赵子崧为宝文阁学士充大元帅府参议官,兼东南道总管,何志同和翁彦国以及他们手下的十多万人马也归赵子崧管理。
甚至就连童贯都给赵构写信,表示愿意服从赵构的调遣。
这样一来,赵构就等于是拥有了赵宋王朝这上百万大军的指挥权。
在宗泽、赵子崧等主战派的人看来,如果他们能运用好这上百万宋军,肯定能赶走江鸿飞,收复汴梁城,救出赵佶、赵桓以及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光复赵宋王朝。
另一方面,耿南仲,汪伯彦,黄潜善等人力劝赵构登基称帝。
这些人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赵佶、赵桓、赵谌以及赵宋王朝的全部皇室和宗室都被江鸿飞抓起来了,只有赵构这一个赵宋王朝的皇室在外,他理应继位登基,然后率领赵宋王朝的军民与大元帝国斡旋。
不论是跟大元帝国开战,还是登基称帝,赵构都有些犹豫不决!
首先,跟大元帝国开战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