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实职。
没实权。
古怪……
根正苗红啊!居然是个参谋?江阴要塞很多黄埔生吗?
“你会操炮?”
“会。”
“操练过什么炮?”
“报告长官,实弹操练过75毫米山炮。”
“105毫米呢?”
“报告。没有实弹操练过。”
“150毫米呢?”
“报告。我们东山炮台没有十五榴。”
“十五榴?”
张庸琢磨片刻。反应过来了。
当时大部分人,说的都是华夏自己的炮兵术语。
大炮的口径是安排厘米计算的。十五榴就是150毫米。无所谓了。能听懂就行。
“你们平时不训练吗?”
“有训练。”
“有实弹操作吗?”
“有。”
“有发射吗?”
“没有。”
“所以,其实伱们并不知道,真正的弹着点在什么地方?”
“我们会计算。”
“计算……”
张庸没有展开这个问题。
不是郭宝坤的责任。是整个华夏的责任。所有人都有责任。
国家太孱弱了。无法生产大口径炮弹。
75毫米山炮弹勉强还能生产一些,100毫米的就只能纯进口了。
老蒋对于自己生产炮弹也是非常不上心的。觉得有需要再买。自己办厂的话,投资大,见效慢,不划算。
结果到了解放战争后期,四野和三野的炮火,比国军还凶猛得多。
无他。因为解放区后方能自己生产大口径炮弹。可以源源不断供应前方。反而是国军没这样的能力。
“有空吗?”
“卑职……”
“想必你一个技术参谋也没什么要紧事,跟着我吧。”
“卑职……”
“江阴要塞防卫总司令是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