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补是朝韩太宗李芳远的次子,是朝韩世宗大王的兄长,他一脉可谓身份显贵。
不过,显赫的身世对于他没有任何帮助,依旧没有让他逃脱他当牛做马的命运。
尤其是东瀛帝国主义对于朝韩的殖民程度不断加深。
他们一家本就为数不多的土地也被侵占,他只好前往汉城谋生。
而且因为东瀛逐渐吞并朝韩之时,他的年龄尚小。
本就没有形成什么对祖国的热爱,加之学习的文化已经是东瀛的教材,所以并没有对东瀛吞并朝韩的行为有什么抵触。
1913年,13岁的李奉昌从龙山文彰普通学校毕业,先后在两家东瀛人经营的店铺当店员,但却在1919年被东瀛顶替而解雇。
而在这一年,朝韩半岛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三一独立运动”。
许多的朝韩爱国志士向世界宣布半岛是独立国家,并引发京城和其它多地民众的大规模反倭游行示威。
这一切对于李奉昌虽然不能说是毫无触动,也可以说是波澜不惊。
此时的他甚至很喜欢东瀛的文化,不仅对于独立运动没有感触,甚至还不断学习倭语,最终达到了母语的水平。
1920年,他又应聘当上了龙山满铁见习所的雇员。
然而,在不久之后。
他就在生活和工作之中,切实的感受到了半岛人民的牛马身份,第一次在他的心中埋下了名为反抗的种子。
在龙山站工作期间,一心想融入东瀛的李奉昌工作尽管已经付出了对比东瀛人百倍的努力。
但无论他如何表现,在晋升速度和工资待遇方面都始终赶不上普通的东瀛摸鱼同事。
这让他心里万分沮丧,并对东瀛的殖民统治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
在再次被铁路局辞退后,成立了具有抗倭思想萌芽性质的青年团体——“锦井青年会”。
但在思想方面他还并没有真正的死心,随后便决心直接到东瀛本土发挥自己的牛马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