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个“逆袭”的核心理念,赵学宁凝聚了人心,一路猛打猛冲,在这彻底贯彻落实了丛林法则的动物世界中,成为了那个笑到最后的天降猛男。
内外部因素一起发力,除了初期大家因为经验不足犯过一些错误险些翻车之外,之后,从兰芳公司创建开始,整个兰芳团队在容错率极低的情况下,几乎做对了每一个决定命运的选择。
尤其重要的是,其中部分关键决策,并不是赵学宁的提出来的,而是群策群力的结果。
集体决策和公司大会的这一制度也渐渐成为了兰芳集团公认的最适合大家体质的制度,受到了广泛的赞许。
这被赵学宁认为是执行共和制度的重要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他根本没有信心能够建立起一个真正的共和国。
不过这一情况在兰芳共和国创立前后就出现了改变。
原因很简单,人多了。
最开始,赵学宁手底下只有几百号大头兵,创建公司的时候,控制的地盘上的人口也就二十多万,公司职员不过一万,搞一搞员工大会还是有可能的。
但是在共和国建国前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要加入兰芳共和国,整个共和国的人口在当时就突破三百万接近四百万,且分居在四个大海岛上,再延续传统搞共和国大会显然不合时宜了。
于是,在共和国刚刚创立的阶段,为了让国家局势快速稳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赵学宁采纳了大家的意见,决定暂时冻结大会制度,将原先的董事会改为临时国务委员会。
他将原先的董事会成员直接过渡为临时国务委员,和身为大总统的赵学宁一起决断国家事务,凡事讲究一个快准狠,什么东西好用就拿来用,看看效果。
第2/2页)
效果好,等之后共和国大会重启的时候,就正式确立为国策。
要是效果不好,共和国大会重启之后就直接否了,简单明了。
反正当前阶段,一切以快准狠为目的,一切都是草创的,所以大部分政府机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