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加诸于身,让赵学宁原地化身传奇。
于是第六兵团和第七兵团上至军官下至士兵,没一个人不知道赵学宁大战红毛鬼的故事,也没有一个人没听过赵学宁千里救遗孤的故事,那简直是忠孝节义的化身,是人间美好品格的代表。
剩下的诸如赵学宁严惩兰芳的贪官污吏,赵学宁斩杀作恶多端的暹罗贵族,赵学宁主持正义为民申冤,赵学宁赏赐土地为民生计。
一桩桩一件件甭管做过没做过的,赵学宁仿佛拥有孙猴子分身术一样的能耐,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任何一处有人见不平事的地方,伸张正义,锄强扶弱。
好家伙,要是这年头有什么世界媒体,赵学宁高低要给评上一个感动世界人物、世界人类楷模、人类高质量男性之类的。
赵学宁对此感到好笑。
虽然觉得宣传部门的新打法有点太猛烈了,但是不得不说,效果真的很好,不管在什么地方,哪怕在清帝国,这套依托于《南洋英雄传》的宣传模式都是很有效果的,乃至于立竿见影的。
没办法,面对胎教肄业的大多数,你和他们谈国民权利、国民福利啥的,他们也听不懂,说不准还要打瞌睡。
但是你和他们讲锄强扶弱伸张正义的传奇爽文故事,他们保证听的津津有味,甚至还会产生代入感,对赵学宁产生特殊的感情。
他人都没出现过,却在第六兵团和第七兵团的士兵中享有极高的声望,这就是明证。
当然了,赵学宁虽然喜欢画饼,但是也真的会做饼,自己名声在外,当然也要遵从自己的名声,绝不能让自己的名声最终成为反噬自己的致命一刀。
所以他深入到士兵群体之中,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吃饭,一起召开晚上的篝火晚会,大唱民歌,唱家乡的小曲儿,回忆过去快乐的事情,或者回忆过去悲伤的事情,大家抱头痛哭,一起舔伤口,结成深厚的战友情谊。
过去的互相猜忌、憎恨、仇视,都在这一次次的欢笑和泪水中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同样的情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