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效果。这虽然不能算错,但远远不够。
“随着计算机、数码相机的出现,人们在分析绘画、照片、电影与视频作品时,引进了‘像素’概念,这一进步几乎是必然的。目前,地球人借助计算机,将模糊作品转换为较清晰作品的能力,还很弱。可以说,对地球人来说,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娅妹,你刚才采用什么样的加工手段,得到那些清晰的视频与照片。”
古卡娅的回答是:
“我刚才启用的软件,名称是‘像素粒子的分析、拓展与再合成’。
“电影、视频等,都由照片组成。举例来说,咱们看一秒钟的电影,实际看到的是连续播放的24幅照片。咱们看一秒钟的视频(包括监控录像),实际看到的是连续播放的30幅、60幅甚至120幅照片。因而,对视频作品进行清晰化处理的工作,建立在对照片进行清晰化处理基础上。换句话说:能对照片进行清晰化处理,就能对录像进行清晰化处理。
“刚才咱们看到的原始录像,其分辨率为720*576;也就是说,其中的每幅照片,有40多万像素点。这些像素点,正是照片或录像中的‘基本粒子’,咱们不妨称其为‘像素粒子’。上述软件的功能在于:分析每一像素粒子在整个图像中的位置、作用及与其他像素粒子的关系,并在演绎推理基础上,将每一粒像素粒子拓展为9粒精确化、明了化的像素粒子。于是,咱们最终得到像素点为300多万的非常清晰的照片与录像。”
听罢古卡娅的介绍,于承强突然想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名言。
于承强问道:“娅妹,能否告诉我,地球人对监控录像进行清晰化处理的能力,与天球人相比,落后多少年?”
“大约100多年。”
于承强又问:“总的说来,地球人的科技水平,与天球人相比,落后多少年?”
“大约300多年。”
“也就是说,总的说来,300多年后,地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