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工作室离得不算太远,下午直接开车过去问问就好了。
这段时间还得琢磨琢磨打擂台的歌,不能对裴老板食言。说好的拿下七百四十票,至少得找一首适合打擂台的歌。
虽然《晚婚》、《匆匆那年》舞台表现都不错,分别拿到了七百票以上的成绩,但也不可能一直靠舒缓的歌打擂台。
踢馆嘉宾是突然上场的,听众来不及思考这个人的音乐风格如何如何。砰的一下,灯光、歌曲前奏涌一上来。
听众开始认真听音乐,听多了燃歌,忽然来一首情绪舒缓的歌。顿时哇的一下,令人感觉耳目一新。
偶尔用用可以,用久了容易被反噬。
一旦被听众打上标签,一见到某个歌手心里就不自觉蹦出一个念头,哦~这次肯定是节奏舒缓的歌。
那才是真的完了,不管怎么努力也拿不到高票。先入为主的印象很难磨灭,想冲击高票数,就必须得不断的打破听众的期待。
于是,许青焰一整个上午都泡在编曲室里。
他得为两个小天后量身打造新歌,用于一周后的擂台赛。许是最后的机会,但总得全力以赴。
发觉经过这段时间与两女的接触,朝夕相处的好处之一,就是选歌再也不用苦哈哈写好几首挨个试错了。
现在许青焰只需要闭上眼睛,就能够大致想象出来裴暮蝉、或是林晚粥唱某首歌的效果,然后一首首筛选。
原本以为不难,结果一直磨到了中午,他依旧没有头绪。准备了几首都被否了,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的草稿涂了七八张。
最终什么都没挑出来,想要弄两首高分歌曲,所要集齐的要素太多。
首先得合适,其次得抓耳,再其次得有内容。不能是矫揉造作,得有实质性的表达,简单来说就是升华主题。
得炸场,还得好听,又得有内涵。
想来想去,最终也只有寥寥几首歌符合这些要求。只是目前,许青焰还未正式下决定,还得先找两人先沟通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