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粗盐,然后加工成没有苦味,细如同银沙一样的精盐,再高价出去。”
“真有这种好东西?”
杨顶天将信将疑,对他而言,粗盐已经是顶好的东西了。
这也不能怪他,毕竟精盐最早在唐朝才出现。
前后相隔几百年,换谁也不敢信。
杨林锤了一下他的肩膀,骂道:“他娘的,连你二哥也不相信了?是不是要我锤你一顿才肯听话?”
杨顶天虽然比杨林魁梧不少,但从小对杨林最是信服,甚至可以说言听计从,当即呵呵笑道:“二哥的话,肯定要听。我现在就去买盐,二哥你在家安心等着吧!”
说罢,转身就要离开。
杨林一把拽住他,叮嘱道:“记住,回来的时候走小路,别让旁人看到,免得惹人猜忌,精盐加工的事情也决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
一次性购买大量食盐,无论谁看到都难免多想。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谨慎些为妙。
杨顶天点点头:“晓得了。”
把钱袋揣进怀里,匆匆离开。
当晚,杨林和杨顶天拖着被杨父、大哥混合双打后的残躯,在院子的侧房把买到的所有粗盐进行了再加工。
可惜的是,粗盐加工成精盐,导致原本就不多的数量更加少了。
两人忙活了一整晚,最后也才提炼出一陶罐的精盐。
不过,物以稀为贵。
杨林估摸着这一陶罐的精盐,就足以卖出让两人不用服徭役的天价。
“二哥,这精盐可真是个好东西。”
“废话,这还用你来说?”
“那你说,这么好的东西,咱卖给谁呢?”
“我听说乡里高家生了个大胖孙子,明天要大摆宴席,就卖他家吧。”
“二哥还认识高家的人?”
“卖一次不就认识了。”
“有道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