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七十米和建造技术、所需物资等等,没有千万两、历时十年是绝对做不下来的。
更关键的是这里面需要加入糯米汁浆,人都没得吃了,还要修路,这怎么看都不合适。
可我们马上就要修三大运河、新农村、科举改制、疏浚运河和五大河道、应对西北大灾等等,
即便是我们国库还有银子、商贸还有大量的商税,但几项大工程搞下来,财政也是捉襟见肘。
而且这些大工程动则都是数万、数十万的劳力,百姓们能不能理解都是个事儿。
臣不是反对修缮官道,但臣建议晚个三五年,等到百姓修养生息几年时间,等一项工程完善了,让百姓看到利大于弊的时候,信心增加,在持续推进。”
崇祯先是点了点头,而后摇了摇头:“毕爱卿,你说的对,但你有几点没有考虑到。”
“请陛下教诲!”
“首先,朕问问你,陕西那边的大旱朝廷怎么应对?是施粥让百姓们坐等大旱过去?还是怎么办?
施粥需要多少粮食?吃饱干活得多少粮食?道路不通,运送粮食速度就慢,路上消耗就多,与其这样,那不如修通了减少路上消耗。
总得算下来,与修路给工钱相比孰少孰多?这笔账你可以测算一下。
第二点,全国同时动工这个不现实,一次性连通全国所有县城更不现实,想要跟秦直道一样的标准那就更不用谈了,但不是不能修,就看怎么修。
第三,修路不一定非得耗费朝廷国库的银子。”
毕自严正听的入神,但听着皇帝最后的话有些错愕了。
皇帝提的第一点大致是以赈代工,这在皇帝登基后在陕西修建水库时就取得了极好的效果,现在修路可以在灾区借鉴一下。
第二点的连通,他大致也能猜到先修建一些主要的交通要道,如此工程量就少了很多。
但第三点的不用朝廷的银子,他就有些难以理解了。
难道是强征?但念头一起就被掐灭了,以皇帝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