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百姓见官府迟迟不应允。”
“他们自发搬迁,沿着沂水北上,迁往琅琊地界了。”
吏员向陶谦报了一个数。
“一万人,超过一万百姓。”
“私下里偷偷北迁琅琊,宁愿冒充流民。”
“也不愿留在东海。”
如今朝廷的户籍管控极严。
东海的百姓不能私自迁到其他地方。
除非你不要东海百姓的户籍,假装流民。
但流民的地位可就低了。
“万人迁走?”
陶谦这会也淡定不下来。
他自认为自己在治理州郡方面,得心应手。
可没想到琅琊王刘宇,像是搅屎棍搬,搅乱了他的计划。
“先把那万余百姓追回来再说。”
陶谦让孙乾带人,去把北迁琅琊的东海百姓带回来。
同时让长子陶商去琅琊国开阳县送一封邀请函。
“此函必须要交到琅琊王手中。”
陶谦叮嘱陶商。
“喏!”
陶商领命而去。
...
琅琊国与东海郡的交界处。
即丘县。
县令此刻正在执行着王府那边的政策。
将城外的官田,一一分发给当地的百姓耕种。
包括那批从东海迁来的百姓。
“人多了,不够分。”
分田文吏向县令汇报。
县令摆手道:“人多了,就每户少分一点。”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分到手的田地少一点也无所谓。
只要是大家都拿到一样的田就行。
“县令,咱们即丘县涌入大量东海民众。”
“压力太大,要不要向王府那边申请援助?”
又有吏员上前汇报。
“无妨,本县令早就遣人送信到王府了。”
即丘县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