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先民很早就生活在海南岛,并广泛分布于岛上。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及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融,黎族民居经历了从巢居、干栏到地居的建筑演变过程,体现了黎族人聚族而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文化特征。“船型屋”作为海南黎族群众世代居住的房屋,外形像篷船,内部似船舱,以茅草铺顶,草泥糊墙,这种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式,构成了黎族聚落的场所特征。受到地形的影响,白查村房屋排列方式很有讲究。靠近谷地的船型屋,横向排列;靠近道路的船型屋,纵向排列。
白查村周边的山体、水系、耕地、林木,构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环境,聚落内有着百年历史的船形屋建筑,是黎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船型屋的演变历程,见证了黎族不同时期的生产生活方式,由最初的干栏式船型屋,到低脚船型屋,再到高脚船型屋,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船型屋由最初的依水而居的高脚式房屋建筑,逐渐演变成更加方便、利于环保的地居式船型屋。
黎萍说,2008年,以白查村为代表的黎族船形屋营造技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加以保护。在具体保护中,把茅草房改造和原始村落保护结合起来,重新选址建设白查新村,而把具有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的船形屋、古老家园整体保留下来。
黄梅说。多年来,我对于船型屋的探寻、观察与思考,一股激情让我夜不能寐。船型屋是一幅油画,色彩斑斓的油画,反映黎族民众绚丽多彩幸福生活的油画。船型屋是一首史诗,优美动人的史诗,反映黎族民众社会主义理想追求的史诗。船型屋是一艘帆船,扬帆远航的帆船,行驶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帆船。船型屋是黎族乡愁的记忆,是承载着黎族传统文化的原始记忆,是反映黎族同胞智慧与汗水的记忆,是展现黎族同胞生态文明保护意识的记忆。
神话博士说,黎族船型屋,反映了不同时期黎族民居建筑特点及文化蕴涵,显现出早期黎族社会的形态特征,展示出黎族同胞的生活习俗特征,体现了人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