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眼前是航行在南海上的商船。大者长二十余丈,高出水两三丈,望之如阁楼,可以载六七百人。郑和武装船队出海,百余艘船只浩浩荡荡,随行将士万余人,北上辽东、高丽(今朝鲜),南下夷州今台湾,出入东南亚(今越南、柬埔寨等国)。沈教授指着这些船说:“据富阳当地学者朱健文在《东吴的造船业与泛海远航》一文的考证,当时,孙吴造船业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准。1955年,广州出土了东吴的陶制船模,船模从船首到船尾,有八根横梁,八副舱板,船体分成九个严密的船舱。”石小林说:“这就是用横梁和隔舱形成的分隔舱结构造船技术。船要航行时,即使有一两个船舱受到破坏进水了,水也不会流入其他船舱中,船也不会马上沉没。进水的船舱,可以抓紧时间抽水、堵塞漏洞和进行其他修理,并不影响船的继续航行。”
徐龙说:“孙吴时期发达的造船业,对后世出海远航,造成了有利便捷的条件。对于贸易与交通的发展、海上丝路的进一步形成,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国时期,随着造船业的崛起与发展,人们把目光从内河投向海外。江东地区的先民,早就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我们可从先民们的历史探索中得到印证。例如,信风与海流,为先民们的出海远航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杨扬说:“徐龙院长,应该是季风吧。”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