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兵力,权力,关系为主的时代,可能会慢慢向个体,力量,强大转移。
这或许还需要时间,但很可能会在未来某一天彻底到来。
所以,李家需要更多姓李的,且对家族忠心的人。
而教导,需要从娃娃抓起。
弃婴,未必不好
燕子坞。
桃花水榭。
午后,白衣公子捧书而读。
之所以不练功,是因为他已无功可练。
他眺望着江水,看着远处渔船靠岸。
渔船上,一个约莫三十多岁的大汉在午跳上岸来。
这大汉骨瘦却有力,肌肤呈古铜色,身着劲衫,全然不惧春寒,腰间则是别了对儿分水峨嵋刺,显然是个精通水性的练家子。
此时,这大汉熟练地系着粗缆,然后伸出大手,从船篷的伙计手里接过一个水桶,便献宝似地往李玄这边跑来,边跑边喊喊道:“公子,公子,您瞧瞧。”
李玄放下书,一看。
却见其中有两条身形微赤,又生了三条软须的怪鱼,一条约莫三四斤,还有一条则是四五斤,都是不小的鱼。
那大汉道:“这是三须岩鳕,好吃的。”
李玄认得这大汉,毕竟他最近常常在这里读书,而和往来停靠的渔船里的一些捕鱼能手也自相熟,眼前这大汉名叫张翻洋,原是漕帮一个负责漕运的干部,为人稳重。
而在漕帮倾斜“捕鱼”后,这张翻洋就自告奋勇地选择了来领渔船,算是“有眼力劲儿,主动开拓业务,主动向新东家靠近”的那一类人了。
李玄笑道:“老张,哪儿捕的?”
张翻洋忙道:“公子,别别别,千万别叫我老张,这不折煞我嘛,叫小张就好了。”
李玄不搭这茬,拍拍他肩膀,指着那桶里的鱼,笑道:“欸,老张,说说。”
张翻洋扫了一眼远处人,听到公子亲切地喊老张,他心里还挺开心的,只觉在手下面前倍儿有面子,于是越发兴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