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最初的想法有那么点出入。
他想过这大疫之后的百花府会有盗寇横行,会有贪官洗劫。
可他猜到了盗寇,却猜错了贪官。
这来的新知府并不是个贪官,相反还可能是个敢言直谏的好官,怕不是奸臣进了谗言,这才被贬到这儿来送死的。
否则,这新知府不带个几千兵马怎么敢来百花府的?
“放了吧。”
李玄想了想,道,“告诉他,没有人天生愿意做匪,你们只是活不下去了,才操刀起义,所求的只是一口饱饭。
若是世上能多些好官,你们也不至于如此,所以你们不杀他。
嗯,就用这个理由。”
“是,主人。”
马车驶过,在某个阴暗的巷口稍停,那黑影又“嗖”一下窜了下去。而马车则继续向前,缓缓停在了一个尚有几分人气的酒楼。
李玄踏步下车,这才走了没几步,酒楼中便有个两个书生模样的男子起身,拱手道:“李案首。”
李玄看去,却见是两个“他初来百花府、参加燕子坞小会”时的熟人。
远超常人的精神属性自是让他记性甚好,只是扫了一眼,他就记起了这两人的一切,于是拱手道:“若羲兄,赖修兄,风雨萧瑟,别来无恙。”
那两名书生见李玄竟然记得他们,都有几分欣喜之感,可想到此时处境,却又长吁短叹。
三人拼了一桌,酒到浓时,那两书生红了眼,高声说着“报效君王、为国为民”,又愤怒地指责着那些“趁乱造反、祸害天下”的反贼,他们站在仁义道德的制高点将那些贼子狠狠地怒骂了一顿,却丝毫没说到因为大疫颗粒无收、朝廷并未及时赈灾,又或是赈灾了,但钱财却被上面给拦截下来,以至于根本就没有落到百姓口袋里的。他们感慨着“人心不古”,指责着“凭什么以利而动”。
“一群书呆子!”
饭后,就连蔷薇都忍不住开骂。
李玄点了点自家丫鬟小脑袋瓜子,道了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