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个办法听起来确实可行,而且如果能够成功推广的话,对于改善百姓的饮食结构、提高畜牧业产值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就在这时,杜如晦忽然咦了一声,似乎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说出来:“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之前我似乎听说过,长安曾有一家酒楼也畜养过山猪,数目还不少。但是……”
他说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似乎在考虑该如何措辞。李二见状眉头微皱,他知道杜如晦不是那种会无故放矢的人。既然他提到了这件事,那么其中必然有什么隐情。
长孙皇后也紧张起来,她最关心的就是孩子们的饮食安全。如果这山猪肉真的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她可就不能让孩子们继续吃了。
只有李长歌依旧保持着微笑。他似乎已经猜到了杜如晦接下来要说什么。他心中清楚,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畜牧业和食品安全的认知还相对有限。
杜如晦继续道:“那家酒楼,初时曾以其独特创意吸引了崔氏一族中一位显赫人物的光临。彼时,酒楼特意采用山猪肉烹制了几道珍馐佳肴款待这位大人物。宴席过后,宾主皆欢悦,菜肴之精妙令人赞叹不已,甚至引得那位大人物诗兴大发,题诗一首以赞其美。”
“然而,世事无常,这酒楼在其后的经营过程中,却遭遇了一场始料未及的变故。”
为了延续这份独特的美味,酒楼决定继续畜养山猪,却未曾想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而至,所饲养的山猪无一幸免,尽数毙命。酒楼东家面对如此打击并未轻言放弃,屡次尝试复养,但每次都以同样的悲剧收场,最终只能黯然作罢。”杜如晦闻此故事,不禁轻轻叹息,眼前的时代虽战乱方歇,百姓才刚刚得以安心耕种,却又面临突厥频繁侵扰的困境。养兵守土使得百姓无法拿出多余的粮食来大规模养殖羊群,而养猪的成本虽然相对较低,但瘟疫频发,一头猪的病死往往就意味着农户一年辛勤付出化为乌有。
尽管杜如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