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电光石火的一刹那……
知情的杜如晦与李二内心波澜不惊,他们对李长歌的见识与智谋早有体会。
而房玄龄和魏征这两位不知情者,则在同一时刻心中涌起一个强烈的念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若此少年早生十几年,他们定然毫不犹豫地选择追随他。他们深深惋惜,倘若李长歌是李二的儿子,他们必会肝脑涂地,誓死效忠。
李二更是被李长歌的深思熟虑与远见卓识所震撼,几乎要昏厥过去。恍惚间,他与长孙皇后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的眼中都闪烁着同样的惊叹——这少年犹如天降真龙,天赋异禀,注定将要改写大唐的命运!
待李长歌说完他的策略,放下手中的杯子等待莺儿更换茶水时,他留意到了身边几人呆滞的表情,一时竟有些忐忑不安,以为自己是不是误入了贩卖美少年给权贵的勾当,不然为何他们会流露出如此震惊的眼神?
“诸位……”李长歌尴尬地开口询问,而杜如晦、房玄龄以及魏征三人却同时站起身来,对着李长歌行起了大礼,这让李长歌瞬间懵圈,不明所以。
“我等……代大唐亿兆生民,谢过公子!”三位大臣诚挚的话语响彻室内。
李长歌颇感意外:“你们这是干嘛?不至于这么家国情怀吧,又不是当朝重臣。”
在李长歌困惑之际,李二红着眼眶,失神地看向他,动情地说:“公子你这一手土豆红薯的推广之计,无疑为整个大唐带来了盛世的基础,何须过分谦虚?”
李长歌一愣,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朝廷如果能想到这些并付诸实践,确实有助于推动盛世的到来,但他深知,自己心中的盛世标准与大唐初年人们心中的盛世截然不同。
“老李,衡量一个国家强盛与否,还有很多方面呢。解决饥荒问题固然重要,但也不用过于激动。”李长歌试图缓和气氛,强调盛世并非仅靠这一点就能实现。
“公子此言差矣!”长孙皇后听闻此话,立刻反驳道,还未起身的魏征等人直接被这话击倒,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