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自己干的缺德事太多了。
如果进了教堂,大约是这样的场景。
“神父,我要忏悔。”
“迷途的羔羊啊,你尽管讲,大声的讲。”
“咳咳,我李郁简单讲几句,浪费大家一点时间,忏悔内容总共5大点,28小点,大概浪费大家5个时辰。”
“魔鬼,撒旦,你给我闭嘴。”
~~
幻觉被人打破了,
“老爷,这是黄大人昨晚作的诗。”
“好。”
小桃红按照嘱咐,在黄通判兴致最高的时候,求他写了一首诗。
作为回报,
她们主仆俩在岛上的生活待遇可以略微提高。
同时,活动范围可以扩大。
……
这种事后不给钱,赠一首诗词的做法,在文人圈里不罕见。
唐宋时期,尤为盛行。
《琵琶行》大约也是类似场合的产物。
雅事!
也不知道为什么,文人圈衡量道德水准的尺子,和庶民的那把尺子不一样。
一把特短,一把特长。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似乎没起到效果。
所以在那种情况下,
小桃红索要赠诗的要求,合情合理,反而更显风雅。
黄通判想都没想,就即兴挥毫,成功掉坑。
诗题是“七绝.赠李家堡美婢小桃红”。
“好诗,黄通判不愧是寒门才子,这等歪诗也能写出不俗意境。”
有私章,证据链充分。
李郁把纸小心折叠,收入柜子里,锁好。
小桃红还口述了他的特殊特征,属于平时看不见的。
非常的有特点,
一打眼,你就忘不了。
关键时刻扔出来,比三个御史都管用。
李郁也记录了下来,防止记忆遗忘。
和大清朝的官打交道,时刻都得留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