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扩大了,一时间口不择言。”
和珅眼睛一亮,心想老于你可以啊,越老越清醒。
立马接话道:
“奴才附议。”
乾隆转向了一直沉默的内阁学士刘墉:
“你呢?”
刘墉很罕见的没有符合两位御前红人的意见,而是说道:
“臣近来潜心收集关于江南匪乱的一切信息,细思极恐。”
“你恐什么?”
“臣恐的是世人皆知匪首李郁的枪炮犀利,却忽略了他的其他手段。此人做事无所不用其极,擅长交通官吏。或收买策反,或煽动造势。”
……
乾隆一言不发,只是听着。
刘墉继续讲道:
“自从匪首李郁开始活动,周边就陆续发生各种蹊跷、不合常理的事,虽无实据,可臣隐隐觉得是此人的手笔。”
“皇上恕罪,臣斗胆君前言鬼神。先父多次托梦于我~”
乾隆这才有些失态,问道:
“刘统勋说什么了?”
“先父一言不发,脸色焦虑,对我既摇头又叹气。”
保和殿内安静无比,只有殿外的风铃声隐约传入。
乾隆缓缓开口道:
“倒是有几分道理。”
于敏中幽幽的叹了一口气,他很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他猜和珅心中也是一样。
皇上本就多疑刻薄,你姓刘的再搞什么鬼神。
以后大家的日子都会难过的。
今天圣心怀疑李侍尧,明天就能怀疑在座的所有人!
你老刘家三代人,都踏马的一个德性。关键时刻假装“忧国忧民”,不顾同僚,不顾大局。
……
乾隆一时间只觉得头疼,对于李、崇二人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
恼火道:
“传旨,李侍尧崇道皆戴罪入京,交三法司审查。”
“嗻。”
这下轮到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掌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