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在很多大富之家,贬义多过于褒义。
没有一个家庭,让一个继承人,去务农。
正因为如此,
王礼在没有家族支持的情况下,
化肥和棉花计划,也遭遇了滑铁卢。
没有陈明的出现,
说不定,他就会老老实实的回到家族,
去做他不愿意做,也不想去做的事情。
国外的几年留学和研究,就白费了。
大量棉花植株的出售,让他发现,
在华夏,农业还是大有可为的。
如果当时他们不是合作,完整的完成棉花种植,
只是凭借着棉花植株,
他们投入,就会得到好几倍的收益。
1.2元5000株的价格,绝对能够算的上是高价了。
至于投入,只有几分之一,
21000亩的棉花植株,都卖出去的话,
最少也是2.5万元。
之前他的棉种之所以没有人买。
不是因为这些农民们都没钱,
关键在于,农民们不知道,
花费了这些钱,
最终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
这些棉花植株,就不一样了。
它的长势,基本上是可以看得到,
长成这样的植株,
只要不在移植的时候出现问题,
成功是必然的,
产量也会翻上几个跟头。
王礼坚定了沿着这个方向研究下去的想法。
陈明也非常高兴,
他的目标,本就锁定在工业。
确切的说,
是钢铁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和动力产业,
可农业这样的第一产业,也不能放弃。
他知道的一些从后世而来的知识,
在这个时代,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前瞻性的。
跟王礼接触,
一方面,是为了融入到晋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