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商们围坐在会议室里,气氛紧张而沉闷,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的声音逐渐降低,最终陷入一片沉寂。就在这时,一位供货商突然恍然大悟,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明亮,仿佛拨开了眼前的迷雾。原来,这份保障协议的本质不过是一份双向约束的条款,就像一把双刃剑。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这份协议让供货商们觉得心里有了底,仿佛找到了一颗定海神针,但实际上它也对他们施加了无形的限制。供货商们必须像士兵一样,严格按照供货合同的条款去履行责任,不能有丝毫懈怠。这份新合同,以及那份保障协议,似乎在各个方面都在针对他们,就像一张张无形的网,让他们感到有些被动和束缚。
有人疑惑地问道:“李总他们这是在搞什么名堂?难道是在玩什么花样?”
“我怎么可能知道其中的奥秘?”一个姓周的供货商回答得很直接,没有任何的掩饰,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苦笑,“不过,无论你们是否签字,我肯定是会签的。想想那已经开业的30家老店,再加上至少45家新店,以及计划中的600家店铺,它们一个月需要销售多少货物啊!如果真的签字了,其实这对我们供货商来说也有好处,至少能保证一定的市场份额。”
有人显得有些漠不关心,懒洋洋地说:“这个我倒无所谓,反正我信得过周哥这个人,他觉得可靠,那就一定没问题。”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对周姓供货商的信任和依赖,仿佛他是他们心中的明灯。
而另一个人则皱着眉头,一脸苦相,仿佛正在品尝一道美味的鱼,却不幸被鱼刺扎到了喉咙:“这就像吃鱼一样,虽然味道鲜美,但是有刺,稍不留神就会扎到嘴巴。这协议也是一样,看起来诱人,但隐藏着不少风险。”
李少涵又走到了张富强的身边,满脸疑惑地问道:“张总,他们真的会答应这个方案吗?我总感觉有些悬。”
张富强看了看他,反问道:“你说的是哪一个方案?”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李少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