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反派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早就没有一丝丝空闲的位置了。
观音菩萨并不着急,她缓缓传音道:“无妨,这小子虽有慧根,但也只有十一二岁,定是年轻气盛、一时兴起,等会我说几句取经路上的险阻,打消他的念头即可。”
那边李世民还在沉吟,李治觉得他必然是在利益与亲情之间左右徘徊。
但到了最后,李世民必然还是会选择利益。毕竟做了帝王,就不能再有那么多普通人的情感。
而且,这里应该还有一层考虑:虽然李世民儿子多,但李治毕竟是他的亲生儿子,亲生儿子说要为父西行,他就马上答应,传出去也不好听。
古人讲究谦让与含蓄,谋朝篡位都要三请三让,更不用说此时了。
于是,李治决定给他一个台阶下,顺便再加把火:
“父皇,儿臣年纪虽小,但也熟读诗书,太史公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父皇所担心的,无非是山高路远,儿臣会遭遇不测。但西天取经,利国利民。儿臣若为取经大业而死,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李治的这一番话,金声玉振,掷地有声,殿上众文武先是一惊,而后交口称赞——
“殿下不仅有大慧根,还有大德行啊!”
“有九殿下,是我大唐之福啊。”
“九殿下有此等心志,太让老臣感动了,呜呜呜……”
李世民听闻此言,心中一喜,他已决定要让李治陪同唐僧去取西经,但此时答应也不合适,于是他转头看向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望向李治,开口说道:“九皇子殿下,你从小养尊处优,西天取经,却要受苦受难,你受得了这份苦吗?”
听着观音菩萨的话,李治在心里暗暗道:
“要是能享福,谁想受这份苦,我不是迫不得已吗?”
“老老实实做个皇子,等着日后李承乾造反,我顺便继承大宝,不好吗?”
“但系统不让啊,我要是不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