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观音菩萨慈爱的笑容,李治很清楚她在想啥。
这宣传工作,可不是那么好掌控的。
用好了,是一把利剑!
用不好,那就反噬自身,百姓各种解读,民间八卦疯传。
况且,这撰稿人还是我自己,那不是想来什么隐喻,就来什么隐喻吗?
想到这里,李治也是满脸笑容,他向观音菩萨行了一礼,说道:“谢菩萨赞赏!”
说完,李治从怀里掏出几页纸,说道:“这取经的故事,小子斗胆写了几页,还请菩萨与父皇过目。”
观音菩萨接过来,与李世民一同观看,只见最上面写着“菩萨三试取经人”,后面是具体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把昨天发生的事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番,重点突出了观音的智慧、李世民的慈爱、唐僧的风采、众文武的忠义,当然,还有李治自己的忠孝两全。
唐朝诗词盛行,小说还未出现,只有唐传奇在写一些故事,如《李娃传》《莺莺传》等,而且这两本代表作现在也还没出现。
到了明清时代,专注故事本身的小说才发展到顶峰!
现在拿出小说,对于精神娱乐生活贫乏的初唐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件大杀器。
虽然昨天的事,观音菩萨和李世民刚刚经历过,但再读这个故事,仍然是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观音菩萨和李世民看完之后,仍觉意犹未尽,想要了解故事的后续,却哑然一笑。
后面的故事还没发生呢,了解什么后续啊。
李世民先说道:“治儿,这故事甚是吸引人,不过,这语言是否有些简单?”
李治还没回答,观音菩萨倒替他回答了:“陛下,您是想用文言润色一番是吧,可如果用文言,酒楼、茶肆的平民百姓可还能听懂?”
李世民略一思索,随即有了答案,他说道:“菩萨确实高见,用这种平白如话的文章,我大唐百姓都能听懂。不知,这种文风可有名字啊?”
李治回答道:“父皇,还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