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秦王命令赵王弹瑟。”
最后又是蔺相如以命相逼,方才逼得秦王敲了一下缶,然后又命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如此,蔺相如方才为赵国挽回了一丝脸面。
同样也还是秦昭襄王嬴稷,一开始听闻孟尝君名气大,便想要招揽他至秦国为相。
结果又因为一众大臣的反对,而不得不将孟尝君罢免。
但是在罢免之后,秦昭襄王嬴稷也不放人离开,反而将孟尝君继续软禁不放。
最后孟尝君还是经过一众门客“鸡鸣狗盗”,以及贿赂秦王宠妃的帮助,方才得以顺利离开秦国。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将别国的国君骗过来,然后扣押至死;又或者是用反间计,离间别国的君臣之类的事情。
总之,各种各样的骚操作,在秦国身上可谓是层出不穷。
然而这些行为,秦国能够称得上是有“德”吗?
如果说秦国这些行为都算是有“德”的话,那么恐怕天下的道德之士都要掩面而羞了。
如果说秦“无德”的话,那么为何其他有“德”的诸侯国,却又在秦国面前节节败退,而秦国一统天下之志则越发势不可挡?
对此,天幕上的扶苏给出了答案。
【最后,小扶苏总结道:“德需力为支,有力方有德。”】
【“无力之德,虽可使同德之人认可,却难以让无德之人遵从。”】
【“而有力之德,不仅可使同德之人认可,更能让无德之人也为之遵从。”】
【“同样的道理,天子以兵强马壮为支撑,那么不管是天下有德或无德之诸侯,皆需要臣服并遵从在兵强马壮的天子之德下!”】
【“而无兵强马壮之天子,纵然心有天子之德,亦犹如傀儡,无法服天下!”】
【“所以,如果有朝一日,秦国能够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父王能够成为天子,那么也绝不是因所谓的‘德’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