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众公子的能力搞不好还不如扶苏。
所以秦皇嬴政也是看看骂一骂扶苏,看看能不能把他的脑子骂清醒一点。
被始皇帝大骂了一顿的长公子扶苏也是回过神来,再度出列跪下叩首道:
“是儿臣有负父王期望!”
“儿臣该死!”
叩首顿地的扶苏,神情又羞愧,又茫然,还有些难以理解。
其中既有始皇帝骂他,而他自觉辜负了始皇帝期望的原因。
又有自身遭到来自于天幕那个太子扶苏言行举止,与自己过往所受到的儒家教育完全不同的三观冲击的原因。
因为天幕上太子扶苏的做法,与过往淳于越等一众儒家博士教导他的“君主之道”完全不同。
过往淳于越等一众儒家博士教导他的“君主之道”是什么呢?
是要施仁政,宽法刑,以德以礼,治国治民。
是眼见君父有错,要勇于上谏,要直言上谏。
是一片公心为国为民,不能让李斯这等酷吏严臣继续严苛虐民。
说实话,一众儒家博士对扶苏的这种培养,与其说是培养一个帝王,还不如说是培养一个敢于犯颜直谏、为民直言的忠臣、谏臣!
而在一众儒家博士的教导、培养、影响下,扶苏也的确变成了一个敢于犯颜直谏、为民直言的忠臣、谏臣。
但问题是,扶苏是长公子,甚至将来是太子,是秦国的王呀!
他不是臣子,他也不需要学臣子的那一套,他更加不需要做什么敢于犯颜直谏、为民直言的忠臣、谏臣。
还是说扶苏将来就只是做一个敢于犯颜直谏、为民直言的忠臣、谏臣就可以了,不想做秦国的太子,乃至于是秦国将来的王?
但是如果扶苏想要成为秦国的太子,将来的秦王的话。
那么他要学的就是如何掌控人心、如何驾驭臣民、如何平衡朝堂势力、如何稳固王权、如何知人用人等等。
就像天幕上的那个太子扶苏,通过笼络文臣、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