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让徐贵庸骄傲了一阵子。至于张秋仁喜欢茹月,徐贵庸一点也没察觉到。
班级团支部没有选举,老师指定了张秋仁的带头人。张秋仁、茹月、张建香、刘雨飞,四人小组。这一定向分配使得本有好意张秋仁、茹月又增加了一份亲近感,就连入团志愿书上的手印,茹月都让张秋仁代劳,他们也许天真烂漫,可是他们产生了最初的友情,那就是彼此都没有厌烦对方,只是在特殊的环境内他们彼此的仰慕着。
晚饭间,张秋仁没有过门的姐夫提出:让秋仁到城里上中学不行吗?那里的教学质量比农村好多了。就这样,全家人同意张秋仁转学到城里上中学。
九月一日,开学了。邵常晋老师带着张秋仁走进了门牌初中二年级七班的教室内,向同学们介绍了新同学张秋仁的到来。
男同学怎么和女生同桌?一个组里怎么还有男女生?他们捉迷藏、嬉戏、玩游戏,这一切对于张秋仁都是新奇。出身贫寒,来自农村的张秋仁仍然保留了怕说话、不敢与人交流的性格,所以,班里都称他书呆子。
随后的日子,班级里传出王秀丽和赵华谈恋爱了,李艳梅和张强好了,班级里真的出现了男生去亲女生了,本就敏感的张秋仁在那个晚上想起了和茹月的点滴慢慢入睡。
父亲的教诲总是偏激的,饭后的傍晚一家人围坐桌旁。张秋仁的父亲语重心长的说:“秋仁,你好好上学,上好了学,吃好的,穿好的,要什么有什么,老婆还得找个好的,就像你二哥一样。”他忘了让张秋仁在学校里谈一个了,这又让他找个好的,萌动了心声的张秋仁就这样在父亲的教诲下努力着,大学很重要,老婆也同样重要。
初冬的临沂,寒气逼人,教室里老师在讲课。
窗外,一位瘦弱的老人手里提着一个包裹。老师走下讲台,打开门迎向老人,问明来意,老师传张秋仁,这时的张秋仁已经看到了父亲。
走出教室的张秋仁看到父亲:头戴一顶黄军帽,蓝色破风衣带着块补丁,青裤子打了些折皱,虽说是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