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现代学校不同,翰林学院的期末考试,不考语文,不考英语,也不考政史地或数理化。
翰林学院只考两项,一是学生对古籍的拜读强度,二是学生对本命之书的撰写与幻化能力。
今天是2030年6月24日星期一。
初级丙班的陈松被分配的考场号为震字,没想到的是,一直看他不顺眼的同窗张小楠居然也被分配到震字考场。
铺一见面,张小楠就对陈松出言讥讽,“这不是叛徒的儿子吗,你怎么还有脸待在学院。”
这次陈松竟然没有反击,他默默地站在队伍里,默默地看着前方,默默地等待着古籍读诵的考试。
张小楠有些惊讶,因为以前每次讥讽陈松,对方都会反击,最后也都会被他狠狠地教训一顿,他很喜欢欺负陈松。
可是现在,陈松竟然不搭理自己,张小楠顿感吃瘪。
“叛徒的儿子!你特么是不是得了痴呆,骂你你都不回,我看你肯定得了痴呆,大家快看啊,这里有个痴呆,叛徒家的痴呆儿子。”
张小楠的话越说越难听,连维持次序的高年级学长听了都皱起眉头。
反观陈松,仍然不为所动,面部表情依旧是古井无波。
有些自讨没趣的张小楠闭上了嘴巴,不过他眼眸中的怒意却越来越浓。
很快,轮到陈松和张小楠这一组进行古籍拜读的考试。
流程和周六的浩然图书馆拜读《道德经》的情形差不多。
震字考场的讲台上,摆放着一个玻璃罩子,一本宋代楷书的《抱朴子内篇》赫然在其中。
考试规定:半小时内,拜读完一卷为合格,两卷为良好,三卷以上为优秀。
年龄约莫三十出头的监考先生,翻了翻他面前的本命之书,那是一本封面有晚霞画卷和隶书书名“追夕”的青条边书籍。
他看向陈松这一组,拿着名单开始点名,“齐东山。”
排在陈松前面的高个子少男连忙回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