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口编了个年限,又主动说我在京都做过。
因为我不说,人家也会问。
老爷子点点头,“年轻人眼力不俗,竟然看出了我和宋金刚两个人都没看出来的东西,真不简单。”
实际上,刚刚这件瓶子宋金刚没看出来是真的。
但是说苏溪亭没看出来倒也未必。
因为他其实已经看出了瓶子的不对劲,所以才会问那卖家中年女子我问过的问题。
然后,他问我能不能收,其实他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只是暂且还没看出具体的破绽在哪里。
但是他觉得我看出了破绽,所以故意征求我的意见,其实就是为了防止卖家问原因,好让我解释。
如果再给些时间让苏溪亭研究研究,我估计他还是能找出破绽的。
当然未必是接口的胶水,也可以是其他地方。
比如,锔钉被击打所留下的痕迹的氧化程度。
因为赝品终究是赝品,只要你发现了物件的不对劲,只要你肯定了这件古董是赝品的信念,接下来很多你先前看上去没问题的地方,都会神奇般的变的不太正常,就会变的可疑。
所以,找出破绽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