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战的将领不说,这后起之秀也是如此骁勇,可惜啊!”
能听得出,他的语气有些惋惜又很是羡慕。
闻言戴先生忙道,“卑职觉得这也正常,毕竟西北军本就是西北之地出身,西北民风彪悍,多骁勇之徒也实属常理。”
“唉,我知道!只是有些可惜啊!
如果此人在我麾下,别说是中校,我都想直接将他提拔为上校了。”
听到这话,戴先生默然不语。
其实这话有些隐晦的意思,对此戴先生也明白。
因为无论阎老西和张少帅在报纸上如何吹嘘,但这也就骗骗普通人而已。
像他们这些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里面的猫腻。
兴许这里面大半功劳都是这个名叫赵铭的年轻人所为。
此前的骁勇事迹和这点是可以对上的。
就好比那个报纸上提及的任团长,戴先生就调查过,此前就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校官。
之前倒是有点战功,但都是打打策应,小功劳不少,但根本就没有那种拿得出手的主功首功。
说是一句守成之将都是有些抬举他了。
至于阎老西在报纸上提及的几位将领,戴先生也调查过。
除了赵铭,没一个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功,并且他也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
那就是阎老西提记得那几位参战将领,除了赵铭,其他人都是张砺的嫡系。
张砺何许人也?察哈尔都统。
根据他在草原上的线人描述,可不曾见到张砺部下有大规模北上迹象。
倒是有一次,结果被打的灰头土脸丢盔弃甲,就差点全军覆没了。
他还是靠着这些许多线索才能推测,但对于眼前这位而言,不需要这些线索,只需要从大局上以及利益上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
忽的他想到刚刚这位状若随意的一句话,突然反应过来,忙道,“您的意思是.....”
“呵呵,我没什么意思,我能有什么意思?